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02:53:32
京东新城欢迎大家投稿来信,邮箱(dcxmt2018@163.com)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
发布投稿
欢迎大家投稿来信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河北答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来源:京东新城(转载需注明出处) 日期:2023/5/30  点击:972
责任编辑:刘冠英  


文化兴,国运兴。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强调。

 

燕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延续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河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小百花剧团的《穆柯寨·辕门斩子》、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宝莲灯》……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上,来自京津冀的河北梆子剧团携手亮相,展现了京津冀深厚的文化根脉,诠释了三地文化层面的资源互补、合作共赢。

 

“无论是霓裳折扇的优美画面,还是壮怀豪迈的家国情怀,观众都能从河北梆子高亢激昂的梆腔声韵、精致典雅的舞美服饰中领略到传统戏曲艺术之美。”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莉沙介绍,希望通过此次会演,让市民群众享受戏曲的乐趣,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时提高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强调,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支持和鼓励传承人通过多种方式传授非遗技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要充分利用非遗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河北省坚持非遗保护与发展并重,多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自2019年以来,研究制定非遗保护方面13份政策文件,为全省非遗保护提供政策支撑;完善名录管理体系,建立代表性传承人审核评估和退出机制;连续开展传承人数字化记录工作,建立了全省非遗档案资料数据库……

 

非遗保护的蓬勃开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很好的赓续,涌现了一大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目前,全省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3项、代表性传承人149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0项、代表性传承人1047人。

 

这些非遗传承人聚焦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焕发出灿烂的时代光辉。

 

去年,省级非遗项目“郭氏铁板浮雕”传承人郭海博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多年来,他深入生活、精心创作,《虎娃迎冬奥》《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等作品,饱含着郭海博对时代的深刻感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对我最高的认可和肯定。今后我将继续锤炼技艺,创作出不负时代人民的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郭海博说。

 

河北省非遗保护传承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河北省搭建“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这座连心桥,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间文化艺术提供舞台。“百年百艺”国际民间文化艺术展上,来自俄罗斯、匈牙利、斯洛伐克、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5个国家以及国内21个省市区的非遗项目,呈现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价值观念,彰显非遗的深厚底蕴和保护传承的显著成就。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让传承人群“多起来”,河北省通过高校开展非遗工坊定向培训,培育一批工坊带头人,再通过带头人广泛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全省每年线上线下传统手工技能培训人数达14.7万人次,既让非遗技艺得到了传承,又帮助群众找到了致富方法。

 

■ 创新表达方式,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上绷、配线、刺绣……走进定兴县京绣研究院,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淑平正躬身坐在绣架前制作一件京绣作品,只见她以针作笔、以线当墨、以布为纸,缕缕丝线交错中,一幅生动的鲜花京绣图案便呈现在记者眼前。

 

“传统京绣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美学,不管是用色、针法,还是京绣的内容和含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为了让京绣焕发时代新活力,数十年来,梁淑平不断加大京绣创新研发力度,将京绣元素融入服装、工艺品、家居用品,探索京绣元素与网络游戏跨界合作,让更多人感受京绣魅力。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非遗技艺“潮”起来。京绣的“传”与“创”,只是河北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不断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切实融入百姓生活,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项目,像京绣一样,在新时代焕发新姿。衡水内画非遗工坊研发内画水杯、茶叶罐等150多项内画新品;武强县创新研发木版年画新产品,先后开发出镜画、瓷盘等多种形式符合现代百姓生活的年画产品……

 

依托文创项目不断推新,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今年“五一”期间,河北省“非遗+”创新发展,火热圈粉。正定古城每天举办常山战鼓等非遗表演,千年古城增添新韵;邯郸广平在赵王印象城举办非遗展,30个非遗项目的100多种特色产品,受到游客喜爱……

 

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新产品新业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演绎,再配合网络化、数字化等新载体与新平台,完全可以让古老技艺重新活起来。

 

和料、醒料、压制……5月17日,在“谷氏香事香薰”抖音直播间内,河北省级非遗项目传统制香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谷俊明,向在线的上万粉丝讲述中国香文化发展历史,让网友体悟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传承千年的中华香韵焕发着时代活力。

 

这只是河北省创新非遗传播平台的一个缩影。2022年,河北省推出以非遗与中华老字号产品为主的河北“非遗购物节”,共举办宣传展示活动221场、总参与人数9200万余人次,实现销售收入5526.58万元。打造首个省级层面非遗成就展示和传播平台“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通过道具体验、网红打卡等多种新型体验形式,推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河北省推进非遗工坊产品常态化进社区、进景区。近两年,全省非遗工坊参加线上线下相关活动共961场次,建立了超过600家网络店铺,带动非遗项目近300项,工坊年产值达到37.4亿元。

 

■ 赋彩产业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咱们丰宁剪纸的特色,就是‘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传承创新要建立在弘扬特色上。”丰宁满族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冬阁说。为了让老百姓身边的非遗项目赋彩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首先要加大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丰宁聘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技能培训400多期,培训农村学员1100余人。

 

与此同时,丰宁持续挖掘剪纸、布糊画等非遗文化潜能,今年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该县“非遗+扶贫+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曾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在联合国南太平洋国际培训会议上向世界推广。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充满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燕赵大地上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人们挥之不去的乡愁,又构成了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产业抓手。

 

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屯头村,全村2072户中有1875户人家从事宫灯产业生产,年产宫灯1亿对,产值20亿元;曲阳县雕刻、定瓷文化企业有2500余家,产业覆盖14个乡镇14万余人,年产值达80亿元……

 

织梭在线间飞动,机杼声吱吱呀呀,老式织布机再次唱响动人的歌谣……这是赞皇原村土布非遗工坊内的一幕。“工坊安排就业人员五六十人,年人均收入2.3万元左右,实现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说。

 

今年2月,由河北省推荐申报的“赞皇土布:好手艺带领妇女就业增收”“定瓷烧制:让传统技艺成为致富手艺”“曲阳石雕:雕刻就业创业的幸福画卷”等5个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全国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成为河北省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以文化产业赋彩经济社会发展,河北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出台省级层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政策,扎实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及“五个100”赋能示范工程,建设非遗工坊572家,设立8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0个省级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创建了5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4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易经》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人,移风易俗,让古老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实实在在惠及人民群众,赋彩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燕赵大地上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

 

3c335b5aee678af99cdaf8567440b40_副本.png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