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23:00:44
京东新城欢迎大家投稿来信,邮箱(dcxmt2018@163.com)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
发布投稿
欢迎大家投稿来信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河北答卷|做好文物保护,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
来源:京东新城(转载需注明出处) 日期:2023/6/1  点击:363
责任编辑:刘冠英  


“避暑山庄的文化很深厚,建筑构思精美,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园林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瑰宝,要保护好,同时挖掘它的精神内涵,这里面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亲切的话语,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深沉情怀。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河北省委、省政府坚持全面系统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3-1.jpg

近日,无人机拍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州开元寺塔与相邻的定州博物馆。定州市聚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让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传承精神,让文化遗产穿越时空活在当下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表示,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5月,西柏坡峰峦叠翠,巍峨挺拔。走进西柏坡纪念馆,一张张定格历史的照片,一件件饱含红色记忆的革命文物,引领参观者穿越时空,追寻红色历史,接受红色革命精神的洗礼。

 

以红色革命遗址、遗迹、遗物和纪念场所等为重要内容的文化遗产,记录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和伟大精神。河北作为红色资源大省,全省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参照革命文物管理的文物1800多处,革命题材专题博物馆、纪念馆39家,国有馆藏革命文物2.6万多件(套)。

 

为用好这些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河北省出台全国首个规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完成全省革命文物资源核查,先后公布河北省第一批、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组建了河北省革命文物专家库……

 

除红色文化资源外,燕赵大地还有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摩崖造像、石刻等丰富的文化遗产。据统计,全省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3394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1处……这些丰厚的文化遗产,为赓续传承民族精神提供了多层次物态载体。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是鲜活的。

 

5月10日,第十四届清代宫廷史学术研讨会在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清盛世民族团结研究”等,阐释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只有深刻理解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才能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释放出来。”承德博物馆副馆长韩莉说。

 

科技赋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激光雷达无人机、三维定位测量仪器,手持终端,拍照登记、坐标定位、文字记录,当场将原始信息上传至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这是雄安新区文物考古工作者运用科技创新,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进行保护和记录的一个场景。

 

雄安新区考古工作者的实践只是河北省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生动缩影。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多次要求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加强文物保护,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做好古城墙、古街巷、古民居、古桥梁等修缮保护工作,切实保留古城历史风貌。”

 

“调查勘探的数据,实时上传至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并依据保存状况、科学价值划分相应保护等级,做出文物保护规划。”南阳遗址考古队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雷建红介绍,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雄安新区文物遗存总体分布情况,为文化遗产保护勾勒出空间框架,为延续历史文脉留下“雄安记忆”。

 

以科技赋能,河北省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对献县汉墓群和磁县北朝墓群两处国保单位的大量古墓葬开展无人机安全巡查;实施河北省文物建筑数字化项目,共完成987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数字信息采集工作,开发完成“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平台”,为文物保护维修、展示利用和安全监管等提供数据支撑……科技保护水平和研究阐释能力的提升,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活”起来的历史文化资源更迷人,“火”起来的传统文化才更入心。当下,河北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利用,星罗棋布的历史遗珍和文化资源,深情地讲述着河北故事,延续着历史文脉。

 

“承德避暑山庄古朴典雅,太迷人啦!”5月19日,承德避暑山庄卷阿胜境殿“正色山川又见盛华”——避暑山庄古建筑数字化复原艺术展上,唐山游客安长喜高兴地说。

 

展览通过多种数字化表现形式,对避暑山庄17处园林遗址进行历史原貌复原,让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建筑换一种方式“复活”。“对避暑山庄著名景观进行艺术再现,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利用也能起到推动作用。”承德市文物局总工程师陈东说。

 

避暑山庄古建筑数字化复原艺术展只是河北省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一个范例。近十年间,河北省博物馆展览数(包括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达到5000个左右,共接待观众2.6亿人次。这些展览既挖掘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又不断吸纳数字时代的诸多新技术、新成果,让燕赵大地丰富的文化遗产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旅融合,让文化遗产更好地惠及民生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河北省主会场活动在赞皇县嶂石岩景区举办,活动主题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近年来,河北省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价值,促进文旅融合,打造精品文旅线路,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周末,前往正定长乐门至阳和楼路段,看夜巡游活动震撼上演;在正定南门广场,欣赏电音节火热开唱;到荣国府,沉浸式体验红楼梦文化……已经成为不少石家庄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模式。“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正定县将恢复古城风貌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古城保护与现代旅游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王鹏介绍。

 

近年来,正定共计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的文物本体保护项目15项、文物“三防”工程13项、实施考古发掘项目1项、公布实施国保单位保护规划7处;建设正定博物馆、城墙博物馆、元曲博物馆等;对隆兴寺等7个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提升,24项古城保护工程全部完工;完成城区12条旅游道路改造提升,最大程度便民惠民利民……

 

传承历史文脉,既要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又要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河北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扎实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等,依托沿线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激活各类资源要素,推动文旅融合,让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

 

今年一季度全省共接待游客1.1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2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3%和121.3%。整个5月,全省文旅系统聚焦“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主题,以“主题日、主题周、主题月”的形式,推出六大类700余条旅游惠民措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用时尚方式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惠及民生发展。

 

走进河北博物院文创展厅,记者看到以中山国铜山字形器图案设计的背包、丝巾等,给人一种古老而时尚的感觉。“我们依托丰富馆藏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千余种,把文物知识普及到日常生活中,不仅促进了文旅消费再升级,也为提升‘文化河北’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河北博物院艺术设计部主任曹雪说。

 

为进一步拓展河北文物旅游新形式,去年,河北省推出《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语音导览图,收录精品文物点位471处,以革命文物、长城、大运河等为主脉络,回溯河北历史文脉,饱览河北风物胜景,为深度体验“文华河北”循迹导航,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物保护新成果。

 

文物,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它们承载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始终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挖掘文物精神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河北故事,让中华文脉绵延不绝、永续传承。(河北日报记者刘萍、史晓多)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