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串起幸福生活
——京津冀瓣瓣同心故事(五)
“五一”假期第一天,保定市民范芮洁带着儿子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北京之旅。
8时50分,他们从北京西站下了火车,直奔地铁7号线。掏出各自的社保卡,将其贴在进站口的闸机感应区,闸门立即打开,母子俩顺利坐上了北京的地铁。

5月1日,在北京地铁7号线进站口,范芮洁和儿子通过刷社保卡,顺利乘坐上北京的地铁。 保定市人社局供图
上午,他们到首都图书馆参观。站在自助借还机旁,儿子将喜欢的图书放在感应区,点击“借书”按钮后,刷了一下社保卡并输入密码,机器的屏幕上立即跳出“借书成功”的提示信息。
下午,乘坐19路公交车前往龙潭公园,范芮洁再次拿出社保卡,对着公交刷卡机轻轻一刷,便完成了支付。
“自从办理了第三代社保卡,在北京、天津、河北坐公交、乘地铁、借书或者逛博物馆,一张卡全搞定,太方便了!”范芮洁高兴地说。
范芮洁母子的经历并非个例。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旅体验、人社服务……如今,这张小小的社保卡正变身京津冀地区的“超级通行证”,串起三地居民的幸福生活。
来自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实现44项人社服务事项“一卡通办”、6万余家医疗机构就医费用“一卡通结”、3900多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193家旅游景区“一卡通游”、24家博物馆“一卡通览”、193家图书馆“一卡通阅”,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社保乃民生之依。推动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是助力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惠民之举。
为了确保这项工程顺利推进,河北仅用两个月改造场所1513个、升级软件269个、更新硬件设备10182个,并于2023年8月底前完成了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7个场景的建设任务,实现省内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用”。
不仅如此,河北还主动对接京津,于2023年12月26日联合京津在石家庄签署《京津冀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成立京津冀“一卡通”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加快实现三地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线上线下场景融合发展。
2024年5月12日,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共同发布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场景,“一卡通”协同发展加速推进。
协同保障,“医”路畅通。
4月25日,河北燕达医院出入院结算一站式服务台前,来自北京的患者王云岭排队办理结算手续。把北京社保卡交给服务台的工作人员,不到10分钟,王云岭就办完了所有手续。
因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王云岭需要经常到河北燕达医院的老年医学科就诊。“这些年,社保卡功能越来越完善,实现了京津冀三地就医购药‘一卡通结’,我们看病更便利了。”王云岭说。
作为京冀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截至目前,河北燕达医院累计为持北京社保卡到院就诊的患者提供服务119万余人次。“一卡通”不仅提升了三地患者的就医体验,也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整合。
为推动“一卡通”跑出服务民生加速度,2024年,京津冀以协同立法的方式,对三地社保卡“一卡通”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应用项目清单和应用场景、协同工作机制和政府职责分工、服务保障措施等作出规范。同时,面向群众组织开展了法规宣传活动,积极推进民生服务便利共享,增进民生福祉。
截至目前,京津冀地区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17亿人,电子社保卡签发量为9687万张。其中,河北电子社保卡签发量为6698万张。
为方便群众补换社保卡,河北还将社保卡合作银行扩充至21家,同时在全省精心布局了6600多个社保卡服务网点,群众前往这些网点,即可享受“即时领卡”服务。
一张社保卡,连接千万家。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将三地居民纳入惠民便民的“同心圆”,重构三地居民的跨区域生活图景。
“拓场景、促应用、惠民生,将社保卡打造成社会生活的便捷卡、政务服务的‘连心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梁卡’。”省人社厅信息中心主任苏国斌表示,三地人社部门正在积极筹备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创新大赛,通过设置社保卡宣传、应用开发、案例选拔3个赛道,充分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进一步推动“一卡通”在更多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三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增添新动力。
来源:河北新闻网